新闻动态
联系我们
华域医疗科技(武汉)有限公司
联系电话:13628688034
客服QQ:3614418248
地 址: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SBI光谷创业街1栋501
腹直肌、盆底肌、骨盆的修复顺序是什么?做对顺序,效果大不同
来源:admin浏览量:发布时间:2022-04-25返回上级
产后三大必修课:腹直肌修复、盆底肌修复、骨盆修复。这些都必须要做吗?三大修复是否有先后顺序?我们来看一下产后康复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。
一、盆底肌
盆底肌,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,它好像一张吊网,尿道、膀胱、阴道、子宫、直肠等脏器被这张“网”紧紧吊住,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。
所以盆底肌非常的重要,因为一旦这张网变松了,妈妈身上很多器官功能都会受到影响。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,如大小便失禁、盆底脏器脱垂等。
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,都会使盆底肌变得松弛,产后妈妈一定要在产后42天去医院复查自己的盆底功能情况便于治疗。
二、腹直肌修复
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,为上宽下窄的带形肌肉组织,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,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~7肋软骨前面。
有前屈脊柱,降胸廓,维持腹压、固定脏器位置的作用。同时对咳嗽,排便、活动等方面也起重要作用。
腹直肌分离发生机制:
腹直肌分离的发生是由于产后腹部肌肉松弛,腹壁紧张度下降,但又不能很快恢复到原有的位置和形态,多余的赘肉就会在腹部堆积突起。
自测方式:
仰卧,两腿弯曲,露出腹部,右手食指和中指,垂直探入腹部,身体放松,然后将上身抬起,感觉到两侧腹肌向中间挤压手指,如果感觉不到挤压,那么就把手指向两边挪动,直到找到紧张的肌肉。测量两侧肌肉的距离。
正常:2指以内(含2指)
需改善:2~3指
需就医:3指以上
三、骨盆修复
妈妈们在经历了十个月的妊娠期之后骨盆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(顺产的妈妈更甚)而骨盆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腰、髋。
分娩后女性的骨盆会松弛,会给身体带来明显的变化:
骨盆下口变宽,这会让臀部扁平;髋关节向内侧歪斜,臀部变宽;骨盆变得松垮,腰部弯曲严重;膝盖以下的腿部扭曲,变成O型腿;变形的骨盆让腹肌变得松垮,骨骼变得疏松。
产后的妈妈如果没有及时康复骨盆就去进行锻炼的话,有可能还会越练越“歪”。
接下来详细说明产后腹直肌修复、骨盆修复、盆底修复三者之间的关系。
骨盆修复到底修复的是什么
骨头:是不会变大变小的,即使经历了生产也不会因此变大,更不会因为做了“骨盆修复”而缩小。
关节:组成骨盆的关节是能够微微活动的,被称之为“微动关节”,一旦这些关节发生错位、分离时,会让你疼痛难忍、坐卧难安,难道你会认为关节的微微变化就能导致的骨盆变大?并不会。
韧带和肌肉:在孕期,盆底肌就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,而分娩的过程又进一步对盆底造成损伤,也就是说,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,生产后都需要盆底肌修复。
无论是盆底肌修复还是骨盆修复,他们的核心都是围绕着盆底肌的修复进行,而骨盆修复则还要针对骨盆错位进行纠正,而纠正的主要目标是韧带和肌肉,并不是指骨头的缩小。
盆底肌修复使骨盆间原本松弛的肌肉韧带变得紧致,从而促进骨盆的复位。而骨盆修复后有效承托起盆腔内的器官,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盆底受到的压力,辅助盆底恢复。
所以说:骨盆修复和盆底修复有相互影响,相互促进的作用,骨盆修复应该包括盆底修复,而不是狭义上单纯的骨盆正位。
结论就是:产后可以同时进行骨盆和盆底肌的修复。
腹直肌修复对盆底的恢复有什么影响?
前面说到腹直肌有维持腹腔压力的重要作用,腹腔是封闭的环境,腹直肌收缩腹腔空间变小,腹压随之增大。
增大的腹压会进一步加大对盆底的压力,对于产后妈妈来说,盆底肌本就变得松弛薄弱,盆底受到长时间持续性压力,就会加重盆底的负担。
同时增大的腹压,还会挤压盆腔内的各器官向下运动,而薄弱的韧带和肌肉无法有效固定器官的位置,膨出和下垂的情况就会发生。

盆底肌,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,它好像一张吊网,尿道、膀胱、阴道、子宫、直肠等脏器被这张“网”紧紧吊住,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。
所以盆底肌非常的重要,因为一旦这张网变松了,妈妈身上很多器官功能都会受到影响。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,如大小便失禁、盆底脏器脱垂等。
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,都会使盆底肌变得松弛,产后妈妈一定要在产后42天去医院复查自己的盆底功能情况便于治疗。
二、腹直肌修复
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,为上宽下窄的带形肌肉组织,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,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~7肋软骨前面。
有前屈脊柱,降胸廓,维持腹压、固定脏器位置的作用。同时对咳嗽,排便、活动等方面也起重要作用。
腹直肌分离发生机制:
腹直肌分离的发生是由于产后腹部肌肉松弛,腹壁紧张度下降,但又不能很快恢复到原有的位置和形态,多余的赘肉就会在腹部堆积突起。
自测方式:
仰卧,两腿弯曲,露出腹部,右手食指和中指,垂直探入腹部,身体放松,然后将上身抬起,感觉到两侧腹肌向中间挤压手指,如果感觉不到挤压,那么就把手指向两边挪动,直到找到紧张的肌肉。测量两侧肌肉的距离。
正常:2指以内(含2指)
需改善:2~3指
需就医:3指以上
三、骨盆修复
妈妈们在经历了十个月的妊娠期之后骨盆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(顺产的妈妈更甚)而骨盆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腰、髋。
分娩后女性的骨盆会松弛,会给身体带来明显的变化:
骨盆下口变宽,这会让臀部扁平;髋关节向内侧歪斜,臀部变宽;骨盆变得松垮,腰部弯曲严重;膝盖以下的腿部扭曲,变成O型腿;变形的骨盆让腹肌变得松垮,骨骼变得疏松。
产后的妈妈如果没有及时康复骨盆就去进行锻炼的话,有可能还会越练越“歪”。
接下来详细说明产后腹直肌修复、骨盆修复、盆底修复三者之间的关系。
骨盆修复到底修复的是什么
骨头:是不会变大变小的,即使经历了生产也不会因此变大,更不会因为做了“骨盆修复”而缩小。
关节:组成骨盆的关节是能够微微活动的,被称之为“微动关节”,一旦这些关节发生错位、分离时,会让你疼痛难忍、坐卧难安,难道你会认为关节的微微变化就能导致的骨盆变大?并不会。
韧带和肌肉:在孕期,盆底肌就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,而分娩的过程又进一步对盆底造成损伤,也就是说,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,生产后都需要盆底肌修复。
无论是盆底肌修复还是骨盆修复,他们的核心都是围绕着盆底肌的修复进行,而骨盆修复则还要针对骨盆错位进行纠正,而纠正的主要目标是韧带和肌肉,并不是指骨头的缩小。
盆底肌修复使骨盆间原本松弛的肌肉韧带变得紧致,从而促进骨盆的复位。而骨盆修复后有效承托起盆腔内的器官,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盆底受到的压力,辅助盆底恢复。
所以说:骨盆修复和盆底修复有相互影响,相互促进的作用,骨盆修复应该包括盆底修复,而不是狭义上单纯的骨盆正位。
结论就是:产后可以同时进行骨盆和盆底肌的修复。
腹直肌修复对盆底的恢复有什么影响?
前面说到腹直肌有维持腹腔压力的重要作用,腹腔是封闭的环境,腹直肌收缩腹腔空间变小,腹压随之增大。
增大的腹压会进一步加大对盆底的压力,对于产后妈妈来说,盆底肌本就变得松弛薄弱,盆底受到长时间持续性压力,就会加重盆底的负担。
同时增大的腹压,还会挤压盆腔内的各器官向下运动,而薄弱的韧带和肌肉无法有效固定器官的位置,膨出和下垂的情况就会发生。